正在召开的WRC-15审议通过了一项有关特高频(UHF)船载通信业务的议题。各国代表讨论决定,可通过引入不同的信道间隔及相关数字技术等手段,提高特高频频段的船载通信能力,以确保水上无线电通信安全。业界专家表示,此项议题不涉及新的频率划分,旨在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特高频船载通信的频率使用效率,以有效缓解水上通信拥塞的问题,减少无线电干扰的发生,为船舶运行安全提供更好的无线电通信保障。
自无线电技术发明以来,无线电通信一直以来都是确保水上船舶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船载无线电通信中,工作于450-470MHz频段的特高频船载通信电台广泛应用于大型船舶内部作业、船队船舶间通信、拖轮作业以及港区的生产作业、消防安全作业等领域。从全球来看,近年来,随着水上船舶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在一些大型港口和船舶航行密集区域,特高频船载通信拥塞的状况日益明显,船载通信间的相互干扰时有出现,对船舶安全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一些港口和船舶航行密集区域的特高频船载通信的状况也是如此。为了提高特高频船载通信的质量,保障水上船舶运行安全,经相关国家提议,上届WRC-12决定由WRC-15讨论特高频频段水上移动业务船载通 信电台的频谱需求问题。
在WRC-15研究周期,ITU-R完成了该议题相关研究工作,建议在不为船载通信增加新的频谱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不同信道间隔并对信道进行全球统一编号的方式,以满足航运界不断增长的通信需求,并采用数字技术以降低无线电干扰的影响。依据现有的《无线电规则》,450-470MHz频段共为船载通信指定了间隔为25kHz的六个双工信道,信道间隔大、信道数量少是造成港口区域信道拥塞和出现干扰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在引入连续语音控制静噪(CTCSS)、数字编码静噪(DCS)等相关技术后,450-470MHz频段船载通信的信道间隔可提升至12.5kHz和6.25kHz。与原有的25kHz的信道间隔相比,12.5kHz和6.25kHz的信道间隔可使得频率使用效率提升3倍以上,从而使通信容量得到显著提升。
需要提及的是,之所以没有考虑为特高频船载通信划分新的频率,一个重要因素是450-470MHz频段已被确定为全球IMT规划频段。如果在该频段为特高频船载通信划分新的频率,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新的问题。在我国,450-470MHz还用于铁路等部门的专业对讲机通信和农村地区的无线接入等。鉴于该频段是IMT规划频段,原信息产业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过多个文件对该频段的使用进行规范。
在今年7月底在韩国召开的亚太电信组织WRC-15准备会上,中国及相关亚太国家也就此议题形成了共同提案,即不为特高频船载通信系统增加新的频率,支持引入相关技术手段提高频谱利用效率,降低无线电干扰。由于此前各国已基本达成了共识,该议题在本届WRC-15上顺利通过了审议。
据统计,到2015年年末,全国已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7.2万艘,全国完成水路客运量2.63亿人,完成水路货运量近60亿吨,船舶运输已成为我国客运和货运的重要途径。特高频频段船载通信业务的议题在本届WRC-15上审议通过,有助于全面我国提升船舶无线电通信能力,确保我国船舶运输安全。另外,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对讲机产业已具规模,且模拟转数字的进程正在推进之中,此项议题的通过为我国专用通信制造企业逐步进入船载通信领域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