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拔4000余米处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首批探测器已投入科学观测,将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其中,空天信息研究院所属的中科院浮空器系统研发中心承担了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中电磁粒子探测器的制作组装工作。
电磁粒子探测器用于探测原初粒子引发的EAS前锋面上的次级电磁粒子。探测介质为塑料闪烁体,通过波长位移光纤收集带电粒子在闪烁体内产生的闪烁光,并传导到光电倍增管(PMT),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测量。首批组装完成的电磁粒子探测器已经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安装成功,通过测试,实现了稳定运行,且成功观测到了宇宙线事例。
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主要由质子和多种元素的原子核组成,并包括少量电子和光子、中微子,时刻存在于我们的星球之上。因为宇宙线能量越高就越稀少,所以越大规模的探测器才有可能捕捉到足够多可供研究的高能宇宙线样本。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缪子探测器阵列、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等组成。其主要科学目标为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开展相关的宇宙演化、高能天体演化和暗物质的研究。整体工程计划于2021年全部建成。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电磁粒子探测阵列、缪子探测器阵列主要用于探测能量稍高的宇宙线。而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将开展宇宙线能谱的高精度测量。四大阵列互相配合,对于宇宙线特征、起源等进行精密分析和研究,最终有望破解宇宙线起源难题。
项目主体工程于2017年6月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启动,经过近2年的建设,目前观测阵列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此次投入科学观测的探测器包括由1800个探测器组成的、灵敏面积达22500平方米的一号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两台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180台电磁粒子探测器和80个缪子探测器。
位于四川稻城海子山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批探测器日前正式投入科学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