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时监测与传输技术研究中心在室内定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在普通室内环境中,该系统平均定位精度可达4厘米,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并有希望开拓新的应用。
定位系统结构简图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快速发展,定位导航服务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机场、医院、大型购物中心以及物流仓储、机器人等室内环境中,位置信息能够为人们提供服务,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由于建筑物遮挡,GPS定位技术无法在室内使用,因此室内定位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主流的方向是射频定位技术,如采用WiFi、蓝牙、超声波等信号,其缺点是定位精度较低,定位结果不稳定,或前期部署开销较高。
研究人员采取基于光信号的定位途径,在完成第一代基于模拟信号的定位系统之后,目前又成功实现了第二代系统——基于数字光编码的室内定位系统。该系统利用LED光源和旋转编码外壳对室内空间进行分割,并采用新颖的优化方法,细化接收端的位置,极大地提高了定位性能。与基于光强的最先进的定位系统比较,该系统精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且对环境干扰和终端角度不敏感。与基于摄像头的定位方法相比较,该系统精度更高,终端能耗更低,且适用范围更广。
该项成果由博士生谢波等人合作完成,相关论文近日被The 13th ACM Conference on Embedded Networked Sensor Systems (ACM SenSys)2015会议接收。会议评委认为该项工作采取了创造性的设计,获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有望开辟一条新的室内定位技术途径。SenSys是物联网和移动终端领域的顶级会议之一(微软学术搜索计算机会议排名前2%),侧重于系统设计和实现,评审非常严格,录用率在20%以下。自举办以来,广泛吸引了世界各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参与。近几年来,国内高校平均每年有一到两篇论文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