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收官之年。最近,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已经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在6月份择机发射。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入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全面完成星座部署,更好的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北斗应用产业预计也将进一步扩大。据《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总体产值已达3450亿元,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相比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系统在星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全球短报文通信和国际搜救等服务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北斗特色,并在系统信号性能、系统传输和测距性能等方面实现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的局部领先。也正因为此,北斗全球组网完成后将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功能和更满意的服务。
下面,我们就尝试着解读一下北斗全球组网的完成,可能会对测量型接收机的应用和发展造成哪些改变。
信号更强
众所周知,北斗三号系统是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由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及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共同组成。
相比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的高轨卫星更多,所以在地面接收卫星信号时卫星的仰角更大,抗遮挡能力也更强。所以,未来测量型接收机在遮挡环境下的搜星效果会更理想,作业状态也会更加稳定可靠。
性能更强
与北斗二号系统相比,北斗三号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空间信号精度优于0.5米;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20纳秒;亚太地区定位精度优于5米,测速精度优于0.1米/秒,授时精度优于10纳秒,整体性能大幅提升。
精密单点定位服务方面,PPP-B2b信号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对外发布的高精度服务信号。采用500bps信息速率实时播发,将为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动态分米级,静态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支持该信号的GNSS接收机,即拥有这一功能和特性。
功能更多
作为全球唯一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系统还可按照国际民航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SBAS),按照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标准提供国际搜索救援服务(SAR)等拓展服务。
基于北斗三号高轨卫星的一体化SBAS服务,很好地实现了功能融合和集约高效。而特色的北斗国际搜救服务,通过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共同组成全球中轨搜救系统,服务全球用户。同时提供返向链路,极大提升搜救效率和服务能力。
技术架构更稳定
北斗三号卫星在精度和可靠性上实现了大幅提高,单星设计寿命提高为10至12年,由于北斗三号也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规划“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也就意味着短期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会再出现太大的变化,相对应的是,北斗终端产品可能将降低在信号接收方面的更新和迭代频率,使得整体的产品生命周期变长。
价格更低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突破1亿片,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4.6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72亿台。
而随着北斗三号完成全球组网,北斗相关产品会迎来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产业链也将逐步完善和技术成熟,后续产品制造成本和研发成本的下降,极有可能会影响各类北斗产品价格的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的这个重要节点,合众思壮将发起一次大型的“北斗RTK普及风暴”活动,届时将会推出多款全面支持北斗三号的测量型接收机,并且同步发布一系列优惠补贴活动回馈用户,打造一场围绕北斗三号测量型接收机的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