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可以渗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一个国家物联网的发达程度,可以直接反映该国的经济实力。当前,物联网的相关技术研究与推广,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
物联网主要涉及传感器、电子标签、芯片及智能卡等三大领域,在传感网技术的开发和市场推广中,RFID是非常关键的技术之一。RFID技术结合已有的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构筑了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组成的庞大物联网体系,其规模甚至超过了互联网,从这种意义上来讲,RFID技术无疑是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
在中国,RFID技术受政府的需求和推动,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土化企业占“天时地利人和”各项优势,同时,近年来也吸引了大量国外企业在中国发展技术、开拓市场。尽管如此,将RFID技术普及到日常生活中的成本问题,仍然是制约物联网大规模发展的难题。
RFID成本对中小供货商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于供货商来说,不论商品价值大小,都必须配备相应的电子标签,譬如一台电脑和一支牙刷,价格差距悬殊,但是附加的电子标签都是一样的,那么对于数量庞大、价值低的商品,付出的将是与之价值不符的巨额费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RFID标签成本也在慢慢下滑,许多中国高频RFID标签价格已经降到一元以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本高昂带来的市场低迷现象。但是,RFID卡的成本并不是唯一的成本构成,普及RFID技术所需的无线基础设施成本将比RFID标签高很多。CMIC研究认为,未来几年之内,RFID技术成本不会有大幅度的下滑。
对于如何降低成本,业内也有一些观点,如“RFID的价值大小与其被使用的次数成正比”,这是根据RFID价值特性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认为,如果在同一个RFID技术应用系统中,电子标签被使用的环节越多,读写器被使用的功能越充分,其成本被分解、稀释和认同度就越高。反之,价值链被设计得越短,或供价值表达的环节越少,成本问题就越突出。根据这一结论,增加电子标签的使用频率,或可成为降低RFID成本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