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徐菲介绍了5G的最新进展。
全球5G商用加速
徐菲表示,中国已完成5G中低频段频谱分配,并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并于2019年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同步发售5G商用套餐。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开展6GHz以上候选频段的研究。据介绍,2017年6月,工信部公开征集在毫米波频段规划5G使用频率的意见,频段范围包括24.75-27.5GHz、37-42.5GHz或其他毫米波频段,当前IMT-2020(5G)推进组正以WRC-19 1.13议题为基础,积极开展重点频段的共享和兼容性研究。
据悉,截至10月底,全球共有32个国家/地区的58家运营商开始商用5G,当前商用的5G网络主要还是以eMBB为主,行业应用仍在探索之中。目前5G网络建设也仍处于起始阶段,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全球5G基站累计出货量45.3万个,其中韩国7.9万个。
全球5G频率规划和许可工作进展迅速。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已超过30个国家开展5G频率规划,其余10余个国家已完成至少一个频段的5G频率商用许可,各国5G频谱共识逐步聚焦于2.6GHz、3.5GHz、26GHz和28GHz等频段。
国内5G标准已成体系
徐菲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5G市场,要以中国市场引导全球5G产业发展,通过制定5G国内标准,形成5G完整体系。
对于5G国内标准,必须是支持全球统一的5G国际标准。首先,基于3GPP标准制定,保证无线接口技术的一致性,实现终端产品的全球漫游;其次,根据网络部署和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3GPP版本,分阶段制定5G标准;另外,根据3G和4G的经验,预计需要在十年内制定四个阶段的标准。
在其看来,国内标准的主要工作涉及三方面。其一,根据国内运营商市场需求,确定技术和产品路标;其二,面向所有运营商,研究和制定共性参数的设置;其三,根据中国频率规划,研究和制定设备的射频指标。
据介绍,目前5G国内标准制定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涉及移动边缘计算、安全架构、语音解决方案等等。2020-2021的第二阶段目标主要针对移动宽带业务能力的增强,安全架构的增强,实现基础物联网业务能力以及网络切片能力。
对于面向未来的5G增强型技术和标准方面,将全面支持和优化增强移动带宽、低时延高可靠、海量机器类通信三大应用场景。与此同时,支持移动网络的全面云化,实现计算、存储和转发能力的全面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