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行半导体杨守军博士出席智能网联汽车暨汽车半导体高峰论坛

2018-01-02 来源:微波射频网 字号:

“2017智能网联汽车暨汽车半导体高峰论坛”于12月15日在上海王宝和大酒店举办,意行半导体杨守军博士受邀在会上发表了题为 ”厦门意行雷达解决方案促进自主雷达产业发展“的演讲。以下为杨守军演讲实录:

杨守军:刚才潘董事长说的我深有体会:主机厂的需求到tier1实践需要三年时间,tier1到芯片的实践需要五年时间,我们已经做了八年。我们做这方面比较早,体会也比较深刻,从开始的时候比较高大上的项目到走过来,历程比较艰辛。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积累,尤其2015—2017年也是这个行业落地的一个过程。车载雷达方面佐思的材料非常好,每年都会有一些报告分析,上面有很多的市场动态和趋势介绍。我再结合我们公司的发展情况回顾一下。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毫米波雷达,都盯着车载领域,因为都觉得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非常大。其实我觉得客观现状是:毫米波在世界范围来看,这种技术转化成市场有很多很多的机会,不仅仅是车载领域。但是技术转化到产品还需要各位同仁,尤其是产业链的资源共同去推动。 

我们现在做的主要工作,主要在这几个方面:汽车领域,智能交通,和无人机。进一步深入下去,其实还有很多领域可以做,如智能家居、物联网和消费领域就可以做很多工作。 

我们在交通领域有一些成功案例。有一个案例从2014年就在测试了,这是在东北的极寒地带,是交通雷达。 

这是一个植保无人机,在2017年推向市场的时候,给应用部门带来极大的方便。

车载领域让大家觉得既爱又恨,爱它的市场非常大,恨它这个过程太艰辛。刚开始从客户的角度,买车人的角度,在4S店发现毫米波雷达要几千块钱。我们2010年买的雷达要1万多,因此觉得有很多机会。但是真正落地时发现这种雷达也就几百块钱,从原厂的角度来考虑,从原来的1万多到几百块,发现落差太大了。 

但是真要做到前装市场,这个过程让人痛不欲生。我们最近就遇到这个问题:车厂把它的风险全部转嫁到tier1,tier1把风险全部转嫁到芯片厂商。我觉得过了AEC-Q100只是证明你过了一个行业标准,真正的问题是给你下了订单以后,如何保证你的芯片不出现任何问题。这是更恐怖的事情,因为AEC-Q100不可能让每块芯片都做这样的实验,生产线需要自己控制,这是最关键的环节。 

从2010年中国引进ACC开始,2015年、2016年合资品牌B级车型开始加装毫米波雷达,目前逐步渗透到大多数A+车型上。自主品牌为了控制成本,主要在B级车型上加装雷达,并且还不是全部装。 

ADAS的应用,商用车应该走在前面。从2018年4月1日起,商用车都必须具备FCW功能。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大家基本上都用视觉传感器去做FCW。但从2019年4月1日起,商用车必须要具备AEB功能,这时就需要加入毫米波雷达。 商用车的ADAS应用走在了前面,乘用车也有这样的趋势。政策层面已经在讨论,有可能会在2018年推动。我更期待法规要接地气,不能搞太多细节。如果这些细节全都参考国外已经实现的技术,那推出这个标准以后,反而让国外厂商优先占领了市场,自主品牌的机会就比较小了。

ADAS应用较多的功能主要是ACC、前碰撞预警、AEB等,现在增加了前向横向来车预警,这个功能也逐步在实现了。前两天在深圳坐朋友的奔驰车,两侧都加了24G雷达,这样可以探测到横向来车,体验效果非常好。

就我们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在市面上已有毫米波雷达的车80%是具备盲区监测和LDW功能的。早期简单的盲点监测(BSD)解决5米或者10米以下的问题,目前已经进入到解决40米的问题。接下来要进入到解决70米的问题。40米BSD我们已经成功进入某车型,70米BSD从2017年开始从研发需求进入到做方案阶段。开门预警对功耗、待机情况有一些要求,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刚才结合了具体需求,谈了对行业的理解。我更期待把更多视觉方案跟我们毫米波雷达结合起来。客观来说国内毫米波雷达能上车的,我们应该说走在最前面。大多数厂商只在试用阶段,真正装车的其实很少。 

毫米波雷达的方向比较好,但是量还没起来。客观来说,不管是24G还是77G,前两年很缺芯片。厦门意行首先突破了24G芯片,最近也有国内厂商在77G上有突破,但是刚才说了要做好五年的准备。这个过程确实比较漫长。今年2017年我们的产品开始出货,现在有多款车型用了我们的产品。 

国内做毫米波雷达有很多家,全国估计上百家。经过2016年底2017年初的一轮融资,行业会有一些整合。整体来说方案比较多,能真正落地的比较少,传统tier1比较低调,并且做的都是比较接地气、实质性的工作。 

我们公司在2017年拿到了一笔风投,现在宝安集团、北汽对我们进行了战略投资。我们的业务原来定位在毫米波芯片,发现从芯片转到下游去要好多年时间,所以我们也在进一步拓展到做方案,缩短这个过程。很荣幸,我们2016、2017年拿到了中国芯的奖项。我们现在从芯片到方案、到下游厂家整个产业链都打通了,产品和客户信任度也逐渐建立起来了。

我们主要做24G频段的高性能产品,能和国外产品PK的。同时77G也开始在研发,但总体来说77G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产业链的配合。77G更多解决的是车前面的要求,譬如AEB和ACC,但是在制动,以及把传感和制动合在一起的软件策略环节,国内产业链有缺失。我个人觉得还有一段路要走,国内做制动的几个大品牌也很想做ACC/AEB,没有AEB/ACC他们发现也很难走下去,问题是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

我们结合一些车规级上的要求,结合我们对国内外雷达的大量研究,结合国内差异化的需求,走了一些差别化的路线。我们基于自己的核心硬件底层技术和雷达技术,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制了一些方案。 

做毫米波雷达,也是像超声波一样,最后要统一成一个方案或者硬件平台,这里面不仅有射频,还有中频、信号处理等等。期待大家抱着一个开放和合作的心态,汇聚资源做一些事情,我们最大的对手其实是国外的巨头。

有时候开玩笑说我们要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虽然小强很讨厌,但是它生命力很顽强。这也是我们国内民营企业的特点,从打不死到逐步去获得一些市场份额。谢谢大家! 

主题阅读: 意行半导体  毫米波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