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景山院士:五十年专注微波遥感技术的领航者

2017-04-25 来源:今日科协 字号:

姜景山院士:五十年专注微波遥感技术的领航者

姜景山院士是我国微波遥感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他提出和建立的自然灾害遥感信息实时传输系统已成为我国突发性灾害监测的重要手段。

专注遥感领域

姜景山院士:五十年专注微波遥感技术的领航者

姜景山院士回忆起他的遥感事业时说:

“1957年10月4号,苏联第一个人造卫星上天对我触动很大,所以我觉得人造卫星很有用,当时我下决心,就是做人造卫星。

1962年回来,回来以前我们国家对留学生很重视,派了一些代表团,当时电子工业部一些领导都到那挑人,问我:你会做什么?我说我就会做卫星,这个我早就定下决心了。

回来以后,由于国家这个方面起步,人才相当缺乏,正好我刚从苏联回来,算是不大不小的人才,所以把我分到581所,中国卫星的第一个单位。

来了以后,我就开始做卫星,一直到1970年,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去。

50年一贯地做下来,做这个对了,因为换了好几代,现在第三代已经开始了做这个工作。

微波遥感也是一个需求问题,在一个社会里面,不是你一个个体,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你如果做到,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人类的需求,国家的需求,政府的需求,没有这个东西你再能干是不行的。

另外一个,我们要克服很多的问题,一个要上卫星,调频率。第二个问题,数据分辨率。第三个是很多工艺结构问题。还有一个是环境问题,高度上去1公里大概温度比地面低7度,到航空就是一万米,那时候窗外是零下50、60度了。还有一个是尽量耗工少,体积要小。

因为我们起步算是学员级,人家有什么干什么,后来是并肩走,我们现在开始某些方面比人家好但是仍然有些方面不如他。

我们的器件还不能完全国产化,所以这个问题,我说我现在已经这把年纪。我闭眼睛以前一定要看到我们关键的元器件,关键的技术国产化。”

近50年来,中国微波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微波遥感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对地观测和空间探测的重要手段。

姜景山院士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参与了我国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三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气象预测、自然灾害预警、国土资源监测、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钱学森先生的鼓励

姜景山院士:五十年专注微波遥感技术的领航者

上个世纪70年代,年轻的姜景山对微波摄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写出了一系列论文,还出版了名为《微波摄像》的著作。

他把《微波摄像》寄给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先生,提出了中国也应深入进行微波摄影技术研究的建议。

钱先生不仅读完他写的书,提出了修改意见,而且还写信鼓励姜景山。

至今,姜景山院士还保存着这封信。

我读完了你的大作《微波摄像》后,更加深信这是一项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工作……

你要利用这次机会,对《微波摄像》一书进行增补,使之成为一本专业著作。

一旦你完成了参考书,你也就会成为微波摄像专家的。你不是外国人培养的专家,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专家……

——钱学森

姜景山从钱老的信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收集了更多的参考资料,写出了更为完整的专业著作《微波摄像》,成为国内微波遥感领域最早期的著作之一。

回顾50多年的科研生涯,青年时代的经历深刻的影响着姜景山院士的人生选择。

遥感的起源

姜景山院士:五十年专注微波遥感技术的领航者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遥感技术最早是用于军事侦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自然灾害监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探测等多个领域,成为从太空中俯瞰大地感知地球信息的千里眼。

姜景山院士讲述卫星遥感时说道:

“卫星上去了,它不是一个铁壳子在那跑,它必须有用,那么卫星上去究竟做什么?

所以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卫星站得比较高,它能看得比较宽,而且卫星在里边可以动态地看,能够不断地对地球进行观测,我们后来把它叫做‘对地观测‘。后来钱老,钱学森他说不要什么叫法,按照中国的习惯,遥远的勘测感知就是遥感。”

2002年,搭载“多模态微波遥感系统”的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航天微波遥感零的突破。

2006年中国遥感卫星一号成功发射和运行。随后,相继发射了探月卫星、风云三号、海洋二号等多种载有微波遥感器的轨道飞行器,我国的微波遥感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微波遥感是干什么的

姜景山院士:五十年专注微波遥感技术的领航者

微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而且不需要光照条件、不受或很少受云、雨、雾的影响,可以全天候、全天时的取得图像和数据,由此弥补了光学遥感器的缺点,在气象预测、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微波遥感技术也成为各国竞相开发研究的热点。

姜景山院士是这样介绍微波遥感的:

“遥感最大的好处是它登高望远,我们以前一些天气预报老不准,为什么呢?因为它看的东西就很局部。

中国的季风带是每年7月份、8月份。特别是北方,这是灾害比较多的时候。还有森林火灾,整个损失、浪费是很大的,如果能够解决哪怕1%、2%就好多了。

所以当时我们想把遥感手段用在地球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灾害监测。果不其然,我们的微波遥感技术上去以后,用遥感手段加上天、空、地,协同作战,看地球上的那些东西,我们现在气象卫星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如今,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对地观测和空间探测的重要手段,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也搭载了多个新一代对地观测遥感器从多个方位“感知”地球信息。

我国微波遥感发展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从1973年开始,在姜景山院士的带领下,中科院微波遥感实验室开始从事微波遥感技术研究,是我国最早开展微波遥感研究的单位之一。

如今,耄耋之年的姜景山院士依然活跃在科研和科普的第一线,希望能够用微波遥感技术,为探测海洋资源、发展航空航天及构建智慧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主题阅读: 微波遥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