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盾》:讲述"中国雷达人"自己的故事

2018-01-24 来源:微波射频网综合整理 字号:

近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特别推出《中国之盾》系列节目,该片共五集,分别为“凝视蓝天”、“警测海疆”、“铸盾为矛”、“俯瞰大地”和“仰望星空”,将分别从国土防空、海洋预警、空中成像、机载火控和空中预警以及航天测控五个角度全面展示中国雷达的现状和研发背后的故事,展示中国雷达人的拼搏精神,展示当今中国的各种雷达这种大国重器在如何保护国家安宁,保障着中国的经济发展。

雷达技术虽然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技术,但其最核心最根本的技术却是微波射频技术。

雷达自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一个国家守护空天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凝视和警测天空、海洋的眼睛。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现实,在一个接收的国民党小小雷达修理所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雷达研究所,逐渐凝聚人才,发展为今天的中国电科集团,他们不畏权威,锐意创新,逐渐打破西方大国的封锁,从零起步,步步紧追和超越,发展出了当今中国完备的雷达体系,从地面三坐标到相控阵,从岸基到航母舰载,从机载成像到卫星成像,从机载火控到空中预警,从航天测控到远洋海上测量,可以说,当今中国的雷达技术已经跻身世界一流。

第一集:凝视蓝天

新中国建国之初,经常有外国飞机入侵中国领空。中国急需建立自己的防空警戒系统。面对紧迫的防空形势,新中国在原国民党雷达修配所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个雷达研究所。新成立的雷达研究所迅速扩大,聚集了一大批专家,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从高性能的三坐标雷达到能够适应各种严酷环境的无人值守雷达,到具备捕捉隐身飞机能力的反隐身雷达,再到能够捕捉无人机的雷达、精良的航管雷达和多雷达区域“组网”的新模式,中国雷达人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空中监控体系,履行着凝视蓝天守护领空安全的使命。

隐身克星 中国最先进的反隐身雷达

机动式远程对空情报三坐标雷达,工作于UHF波段,采用两维相扫+方位机扫体制,具备探测距离远、跟踪精度高、具有较强情报综合和独立引导能力等优势,可有效探测F22等隐身飞机等多类型空中威胁目标。

无人机黑飞终结者 蜘蛛网雷达

“蜘蛛网”雷达,它的构成简单,工作于S波段,采用先进的圆形相控阵体制与数字波束成形技术,可实现全方位波束电扫。每个方向的探测距离一样,并且具备同时探测、跟踪任意方位来袭的低空慢速目标和迫击炮,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便携性。

第二集:警测海疆

中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尤其是南海、东海,需要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那么怎样才能防范外来的空中和海上威胁呢?这就需要建立从海岸线、岛礁到舰载的雷达防护体系。在中国电科的努力下,我国的对海监测雷达不但实现了从岸基向舰载的过渡,而且在大型驱逐舰和航母舰载雷达的研制过程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超越的转变,终于在技术指标上与西方强国不相上下。在这个过程中,不畏困难,大胆创新,终于让中国的雷达上岛、上舰,直到拿出让世人震撼的“中华神盾”大型相控阵雷达,装备到中国的大型驱逐舰上,为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贡献了力量。

中国舰载相控阵雷达

中国舰艇在单舰上形成米波、X波段、S波段、C波段的全波段雷达覆盖,用较少的射频模块搭建出一个具有通信、导航、警戒、探测、识别和跟踪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射频系统。

第三集:铸盾为矛

上个世纪的海湾战争,充分展示了现代空中作战一体化的特征,预警机指挥各种战机,以远中近程导弹为主要武器,进行高技术的现代化作战。面对这种局面,中国电科发愤图强,集中攻关,在西方大国对中国雷达人严密封锁的情况下,突破了国产各型号的机载火控雷达技术,装备到从歼-8到歼-10,再到歼-15、等新型战机上,性能甚至开始超过西方大国。装备中国机载火控雷达的枭龙战机出口国外,赢得赞誉。与此同时,中国电科也在预警机领域取得了突破,研制出了空警2000、空警500等预警机。可以说,有了中国电科的新型机载火控雷达和先进预警机做后盾,中国空军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武器装备一流的现代化空军。

"空警-2000"预警机雷达

有源相控阵预警机雷达,机身上方圆盘雷达罩内安装有三块固定的有源电子扫描阵列,实现360度全方位覆盖,对空中战机目标最远探测距离可达470公里,能够同时跟踪60-100个空中目标,指挥10架飞机执行作战,高空对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可达1200公里。同时,机首下部安装一台对地搜索的脉冲多普勒雷达。

第四集:俯瞰大地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救援的关键时刻,一架救援直升机失事。在救援指挥部各种手段搜寻无果的情况下,中国电科,用展厅里的样品,临时拼装一部成像雷达装上飞机,帮助救援指挥部找到了这架失事直升机。成像雷达技术在上个世纪的海湾战争中开始用于空地一体作战。中国电科人不甘落后,立志要突破成像雷达技术,终于实现了机载、无人机载各个型号的突破。而另一个团队,则突出攻关星载成像雷达技术,陆续拿出了“遥感1号”、和“高分3号”成像雷达卫星,真正实现了全天候、全空域“俯瞰大地”,在大地测量、作物估产、防灾减灾等领域支援中国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在军事领域发挥着潜在的重要作用。

机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机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主动式的对地观测系统,可安装在飞机、卫星、宇宙飞船等飞行平台,它几乎不受天气影响。

第五集:仰望星空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征途跨向了星辰大海。而为了保障中国的航天发射和地球轨道卫星的监控,就必须发展相应的航天测控体系。中国电科人为了帮助中国实现航天的梦想,继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从零开始突破,在研发出地面航天测控站的基础上,为了研发中国的远洋测量船,逐渐突破了船摇稳定、电磁兼容和非合作式测控等技术难题,中国的海上远洋航天测量船也从“远望1号”发展到如今的“远望7号”。国雷达人还在用这样的探索精神,用新的雷达机理探索人类的未知世界。

航天测控雷达

中国成功研制出几十种型号、几十部精密跟踪测量雷达,包括国内威力最大的单脉冲远程精密跟踪雷达、第一套宽带成像测量雷达、第一套超大型相控阵目标特性测量雷达等。这些新型测量雷达装备的研制成功,不仅为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做出巨大贡献,也使我国航天测控系统和精密跟踪测量雷达技术跻身世界先进水平。

业界人士观后感

老专家 靖季洛

雷达号称“三军之眼”。我们的装机从地面到海洋、从空中到太空;电子元器件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技术体制从普通脉冲雷达到单脉冲测角再到脉冲多卜勒时空二维处理;应对的目标从飞机、舰船到航天飞弹,都要全天候、全地域、全空域、全时空的应对。

今天的成功,所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更高的目标应当是:自主知识产权型创新,即通过新原理、新体制、新技术等率先掌握小目标探测、低可探测概率、抗强电磁干扰、目标/环境全匹配等技术,主动迎接未来战争的挑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始终领跑雷达技术领域的发展。14所军工人自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将保持始终。

我们为自已热爱的祖国贡献出了最灿烂的年华。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老专家 郑碧云

拍得很好,很高兴看到我所的相控阵雷达、反隐身雷达、无人机探测雷达等国之重器的完美展现!为雷达人骄傲!

看到了张总、賁院士、李治铭研究员等老一代的雷达人,看到了所里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挑起了大梁,不断创新、锐意进取,作出了新的贡献!有了这些新鲜血液,中国电科未来会创造出更多的精彩!为伟大祖国的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科研人员 阮祥伟

中国之盾,大国重器!作为雷达人,我自豪我骄傲!

看了中央四套讲述中国雷达人故事的《凝视蓝天》,心情难以平静,由于行业使命,多年来我们一直站在人民的背后默默守护,在技术的天地里默默耕耘,我们继承了两弹一星的精神,我们更是创造出预警机精神!在这一刻,我想到的仅仅是守护,守护我们的人民,守护我们的国家,守护我们的亲人,奉献青春、奉献年华、铸就安全!视频中的张金元倪建春等身边人身边事,犹如发生在昨天,类似的故事情节不断上演,只是主人公稍作变换而已!才发现我们的日常工作也是那么的伟大,我们的同志也是那么的可爱!看完视频,我的信念更加坚定,我将牢记“责任 创新 卓越 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再创辉煌!

一线员工 王锦屏

王小谟、吴剑旗、张金元、喻浩……,雷达事业的先驱,研发力量的中坚,产品实现的基石,军工战线的领导、同事,一张张面孔,那么的熟悉。两坐标雷达、三坐标雷达、相控阵雷达、反隐身雷达……,蓝天白云下,大海高山处,一部部雷达威严耸立,日夜守护着祖国的边疆。一部反映我们电科雷达人使命、责任、担当的纪录片——《中国之盾》系列片首篇“凝视蓝天”的播映,看得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自豪感、荣誉感爆棚,使命感、责任感倍增。为了祖国的防卫、国家的尊严,雷达人舍小家为大家,刻苦钻研,攻克难关,破除壁垒,终于在高寒的甘巴拉建立了无人值守雷达站,在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完成了世博会的低空安保。

6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我们的雷达阵列威武雄壮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模拟实战演练中,我们的无人机、反隐身雷达驰骋沙场。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我们一代代雷达人艰苦卓绝努力拼搏的结果。在世界风云变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雷达人还将继续披荆斩棘,不断进取,创新技术。强军首责,凝视蓝天,守护安全,我们一直在路上!

观看《中国之盾》全5集,了解“中国雷达人”自己的故事!
http://url.mwrf.net/mrfgo.do?MRFID=1613

主题阅读: 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