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提出,要统筹加快特高压骨干网、现代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化升级,着力解决“两头薄弱”问题,全面提高国家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适应性。
电网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从基本国情出发,以国家能源战略为指导,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用电需求为目标,以解决特高压和配电网“两头薄弱”为重点,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配电网建设与改造,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到2015年,建成“两纵两横”特高压交流和7回特高压直流,形成“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和“强交流、强直流”输电格局,西北形成750千伏主网架,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达到90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40亿千伏安(千瓦),分别是2010年的1.5倍和1.8倍。特高压及跨区输电能力2.1亿千瓦,向东中部送电能力1.5亿千瓦。500千伏电网同特高压电网协调发展,220千伏、110千伏实现分层分区运行。全部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接薄弱问题,基本解决城网供电“卡脖子”、农网“低电压”和经营区域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基本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到2017年,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目标网架。
到2020年,“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五纵五横”主网架,东北形成特高压交流环网,110(66)千伏及以上线路达到120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55亿千伏安(千瓦),分别是2010年的2.0倍和2.5倍。特高压及跨区输电能力4.5亿千瓦,向东中部送电能力3.5亿千瓦,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电力增长的需求。建成结构完善、灵活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的现代配电网,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友好互动。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国际领先。
2013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全力争取将特高压纳入国家“十二五”电网规划。“十二五”电网专项规划将确定未来我国电网构建方案和发展目标。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已组织完成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电网规划,近期报送国家能源局。下一步要加强领导,充实力量,成立专班,做好向政府部门、有关专家、中介咨询机构的汇报沟通,全力推动将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规划和特高压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电网规划。
全面推进特高压电网发展。2013年,特高压电网将进入全面加快发展、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全力以赴推进特高压前期工作,确保年内特高压“四交三直”开工(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雅安—武汉、蒙西—长沙;宁东—浙江、锡盟—泰州、蒙西—湖北)、“四交”核准(锡盟—南京、晋东南—徐州、靖边—潍坊、武汉—皖南),“两交两直”取得路条(张北—南昌、南阳—淮南;哈密北—重庆、准东—四川),尽快建成“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和“两纵两横”骨干网架。进一步加强完善与地方政府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按照属地化原则,确保特高压工程前期工作实现突破。健全完善组织体系,为特高压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和人力保障。着力建设现代配电网。提升配电网规划理念,深化典型供电模式研究,加快配电网信息化建设。
尽快解决农网薄弱问题。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城乡接合部、县城和小城镇电网建设;加快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接薄弱和“低电压”问题;通过电网最大延伸方式,尽快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切实改善民生。
积极支持和服务新能源发展。加强技术研究,规范并网管理,重点解决新能源快速发展与市场消纳的矛盾。
加快科技创新和示范工程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推进±1100千伏直流、特高压直流直接接入1000千伏电网等关键技术研究,抓紧完成关键设备研制,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深入开展特高压交直流混合大电网的运行机理和规律研究,优化运行控制策略,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建成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大连、舟山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和风光储输二期扩建工程,建设重点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继续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实施电力光纤到户;积极参与制定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相关国际标准与规范,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国际标准制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